古代人的发型-清代发型为什么那样子-天桥史密斯热水器防电墙怎么清理
古代清朝发型有何变化?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。
众所周知,清朝入关之后,曾发布过极为严厉的“剃发令”,规定清军所到之处,无论官民,限十日内尽行剃头,执行口号便是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。而从清朝发型的发展来看,虽然留发面积在逐步增多,但至少在乾隆以前还保留着“金钱鼠尾”的发型,那么为何康熙画像的耳边会出现头发呢?
故宫博物院收藏的《康熙读书像》
清朝发型的变化史,从“鼠尾”到“猪尾”再到“牛尾”
清朝其实早在入关前边已经开始推行“剃发”政策,要求叛投自己的汉人全部改变发式,以此作为臣服的标志。入关前后曾一度有所放松,直到攻陷南京、苏州、杭州之后,摄政王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,这才重新颁发“剃发令”,并严厉推行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的高压政策,甚至“剃发不如式者亦斩”。
而从清朝的发型发展来看,清朝男子的发型其实并不全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“阴阳头”,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,其中清初时期被称为“金钱鼠尾”,清朝中期为“猪尾”,清朝后期则被称为“牛尾”(即“阴阳头”)。
清朝初期“金钱鼠尾”:即将绝大部分头发剃掉,只在脑后留小指粗细的一绺,拧成绳索一样垂于脑后。由于这绺头发的蓄发面积只有一枚金钱大小,像是老鼠尾巴一样,故而便被形象的称为了“金钱鼠尾”(如上图)。但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经常因为剃发而爆发起义,因此清廷不得不对剃发政策进行调整,蓄发部位开始逐步由脑后转移到头顶,但蓄发面积仍然只有细细的一绺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,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威廉·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则证明,直到乾隆时期清朝男子的发型还是金钱鼠尾。
清朝中期“猪尾”:在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之后,清朝男子的发型仍在短暂的发生改变,须发面积逐步开始扩大,最终从金钱大小扩大到了掌心大小的面积,而这个发式又被形象的称为了“猪尾”。(如上图)不过,这种演变的速度却极为缓慢,直到嘉庆四年(1799年)时,整个蓄发面积也不过全部头发的三分之一。
清朝后期“阴阳头”:嘉庆四年(1799年)以后,这种发型的变化开始加速,在不超过百年的时间里,蓄发面积开始占到全部头发的一半,最终演变为了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,而中间保留长发、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,名为辫子或称发辫,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“阴阳头”
其实不止康熙,乾隆以前的皇帝画像耳边全都有头发?
如上所述,直到乾隆年间,清朝男子的发型仍然以“金钱鼠尾”为主,那么为何康熙画像的耳边却有头发呢?(如下图)这显然与“金钱鼠尾”的发式有着较大的差距。
翻阅资料查找之后,我发现其实不止是康熙皇帝,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,再到顺治、康熙,包括少年时期的雍正画像,耳边全部都有头发(如下图),反而是雍正成年以后,尤其是乾隆以后的皇帝画像,耳边开始变得极为干净。这个特殊的规律,显然与清朝男子发型的演变史有着明显的差异,这又是为何呢?
那么是因为满清入关之前发型不固定吗?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,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传教士卫匡国在《鞑靼见闻》中表示,女真已经出现了“只留脑后少许,上下二条结辫以垂”的发式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,他在《鞑靼漂流记》中也对清朝男子的发型进行了描述“他们的人都剃头,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,分成三绺编成辫子。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,把下面的剃掉。无论是大官、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。”可见,清朝入关之前,“金钱鼠尾”其实就是固定发型。
那么是因为清朝皇帝剃发间隔太长头发长出来了吗?这个说法同样难以站住脚,一是多位皇帝不太可能全部在头发恰好长出之后进行画像,这种巧合的可能性实在太小。二是普通人在画像之前,还要精心打扮一番,更何况是皇帝,况且剃头也用不了多少时间。
那么是因为这些画像乃是后人所画吗?这种说法同样不对,根据查证,努尔哈赤生前共有两张画像流传至今,而上面这幅便是收藏于沈阳故宫档案馆中,最接近真人的画像。而我查阅了顺治、康熙各个版本的画像,发现竟然毫无例外的耳边全有头发,而这些画像之中,不乏当朝画师的作品。
如上所述,这个问题我也很是费解,如果说这些画像全部为真的话,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那就是乾隆以前清朝皇帝的发式与普通百姓的可能不同,直到乾隆之后才开
- 上一篇:古代人的酒的度数-古代的酒度数高吗 [2024-06-06]
- 下一篇:古代人的表字一般什么人会叫-表的意思古代文化常识-好太太地热水器买多大的插座 [2024-06-06]